電梯行業內關注已久的《市場監管總局關于進一步做好改進電梯維護保養模式和調整電梯檢驗檢測方式試點工作的意見》正式出臺,該文件的篇幅比較長不太適合在公眾號上展示,所以具體內容就請大家上市場監管總局官網閱讀吧!
自從市場監管總局官網2019年5月21日公布《關于進一步做好改進電梯維護保養模式和調整電梯檢驗檢測方式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征求意見稿)》以來,整個電梯行業(或者打算進入這個行業的)都非常關注,而且整個改革的力度之大確實超乎想象!人們非常關心最后出臺的文件是個什么樣子。 就像這個文件題目所表明的那樣,該文側重兩個方面:一方面是按需維保,推動電梯維保由固定周期、固定項目向“按需維保”轉變。另一方面是檢驗檢測分離,進一步強化了電梯檢驗公益屬性和電梯檢測市場屬性。
下面我就從幾個方面談談自己的一些學習體會,供大家參考!
一、電梯按需維保新模式
-
明確了“按需維保”的“需”是誰的需?我之前看到有人在討論是“使用單位的需”還是“維保單位的需”還是“監管部門的需”?實際上是電梯本身安全的“需”,需要根據電梯的實際情況合理制定預防性維護保養計劃、內容等,本質上是提高電梯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
合理界定了現場維保的時間間隔和維保內容。與目前的15天固定維保周期相比發生了非常大的變化。在利用物聯網實時線上檢查維護或者利用視頻等信息技術15天進行遠程檢查維護的基礎上,現場維保周期根據所使用的維保新技術可彈性變化,但是也規定了現場維保的底線,最長不超過3個月到1個月不等。這樣更加科學合理,好處是可以鼓勵電梯新技術的應用,將維保資源進行更加合理的分配。【武星軍注:這里想特別說明一下,盡管特種設備條例規定了每15天的維保,但并未明確規定必須現場維保,通過物聯網或視頻遠程檢查維護也是維保的一種方式,所以我覺得這項改革也不能算違反條例。】
-
強調了公眾監督。維保單位應公開承諾維保標準和服務質量接受社會監督,同時在電梯檢測中發現的問題也要公開張貼,接受業主等的監督,大家也可以此來評價維保單位的維保是否到位。這樣對維保服務質量有一個量化的指標,不看過程看結果,乘客最關心的是故障率、維修成本等指標,讓重質量的維保單位有利可賺,而不是派個人到現場隨便看看,空耗人力資源,也是社會成本的節約。
二、電梯檢驗與電梯檢測
- 對電梯檢驗與電梯檢測的性質進行了界定:堅持電梯檢驗的公益屬性和電梯檢測的市場屬性,優化配置檢驗檢測資源,充分發揮檢測工作的技術診斷作用,更好發揮檢驗工作技術監督作用,維護群眾利益。強調了檢驗的公益性和檢測的市場化,有關特種設備檢驗和檢測性質其實《特種設備安全法》第五十條實際上已經有了清晰的界定。第五十條  從事本法規定的監督檢驗、定期檢驗的特種設備檢驗機構,以及為特種設備生產、經營、使用提供檢測服務的特種設備檢測機構,應當具備下列條件,并經負責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的部門核準,方可從事檢驗、檢測工作。。。。。
- 誰來檢驗?主要由公益性檢驗機構來檢驗。特種設備技術檢查機構和公益事業單位性質的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承擔電梯定期檢驗工作。但是,對一些特殊情況,設區的市沒有公益性檢驗機構,或者公益性檢驗機構能力不足的,各省級市場監管部門可以根據工作需要公布符合要求的其他電梯檢驗、檢測機構,或者采用購買服務方式實施電梯定期檢驗。這里特別強調了電梯定期檢驗的保障性、兜底性,應檢盡檢,及時完成,保障群眾利益。
- 誰來檢測?使用單位按照有關要求開展自行檢測,不具備自行檢測能力的可委托符合條件的維保單位或經核準的電梯檢驗、檢測機構承擔檢測工作。符合開展電梯檢測要求的維保單位,可從事所維保電梯的檢測工作。鼓勵社會力量成立電梯檢測機構,按照要求核準后,提供電梯檢測社會化服務。這里明確了使用單位是檢測的責任主體,具備條件可以自己開展檢測,也可以委托具備條件的維保單位或有資格的檢驗、檢測機構提供服務。這里需要特別提醒大家注意:維保單位從事檢測要具備一定條件,同時只能檢測自己維保電梯,且要受使用單位委托;而檢測機構可以受全國范圍使用單位委托提供檢測服務。
-
在一個市能否同時進行檢驗和檢測?不行。意見明確:電梯檢驗、 檢測機構不得在同一直轄市或設區的市同時承擔電梯檢驗任務和電梯檢測服務。我個人的理解是市場監管局更加重視市場競爭的公平性,電梯檢測是市場行為,如果檢驗機構在本市再進行檢測的話其具有天然的競爭優勢會造成競爭的不公平。
三、檢驗、檢測人員
關乎本次電梯檢驗與電梯檢測改革成敗的一個重要因素是檢驗和檢測人員的水平。文件中明確:從事電梯檢測的人員依法應具有電梯檢驗檢測人員資格。從而統一了全國范圍內電梯檢驗檢測人員資格要求,這一點也是與國際接軌,不論你是在政府部門的檢驗機構還是保險公司的檢驗機構,還是在電梯公司從事電梯檢驗檢測工作,技術要求和水平應該是統一,只是執業的機構不同而已。在上個世紀80年代美國機械工程師協會ASME在其起草的檢驗人員資格標準時就考慮到了這一點:社會上出現了不同組織對電梯進行檢驗、檢測,他們的要求應該統一。除了對檢驗人員的技術水平有要求之外,ASME對檢驗人員的道德標準、行為規范也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這一點我覺得我們可以借鑒:檢驗人員應始終將公眾的安全、健康和利益作為最高行為準則,并利用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提升人類的福祉,由此來不斷提升電梯這一檢驗職業的榮譽和尊嚴。所以非常重要的一點是電梯檢驗檢測人員資格的準入考核和日常監督。因此,我建議以后監管部門能夠加強對考核機構的監督和管理。一個從來沒有干過電梯檢驗的人員看上幾天書就能拿到檢驗資格是會被社會所詬病的。因為未來檢驗人員的需求會很大,大家要未雨綢繆做好安排。以后檢驗人員可以在使用、維保、社會檢測公司、政府檢驗機構執業,政府檢驗機構限制嚴格、收入不高,檢驗人員可以自愿到到社會或企業從事檢驗檢測工作。檢驗人員在企業、中介、政府檢驗機構有序流動,實現了檢驗資源的合理配置。根據電梯的使用年限對檢驗檢測的周期進行了合理規定:新安裝電梯監督檢驗后6年以內,每3年檢驗1次,在不實施檢驗的年份每年檢測1次;使用6年以上、15年以內的電梯,每2年檢驗1次,在不實施檢驗的年份每年檢測1次;使用15年及以上的電梯,每1年檢驗1次、檢測1次。同時也鼓勵電梯使用單位對電梯進行改造或重大修理,從而提升電梯的本質安全。比如規定對于經改造的電梯,監督檢驗后視同新安裝電梯開展檢驗和檢測;對于使用15年以上經重大修理的電梯,監督檢驗后視同使用6年以上電梯開展檢驗和檢測。這樣15年以上的電梯經大修后,由原來的一年兩檢(檢驗、檢測個一次)變成了一年一檢(檢驗或檢測)。可以看出,對15年以內的電梯,還是一年一檢,但15年以上的老舊電梯,檢驗檢測加強了,所以此次改革,電梯檢驗檢測力度沒有弱化,而是更加突出落實使用單位自行檢測的主體責任;同時使用單位自行檢測或委托檢測,更加便利,也可以為使用單位節省費用。由于時間和水平關系,只能寫這么多了,更多內容大家還是認真學習文件吧! 